北碚缙云山之游
文/邵培德  时间:2011年9月13日 浏览数: 打印

  三百里嘉陵江,水湍小三峡,锦绣缙云山,山素有“川东小峨眉”之称。峨眉山虽大而下不临水,缙云山虽小却雄立嘉陵江侧,地灵更其彰显。

  出生之地,乡人言美;而山林之幽,小时并不为人所道。批小资、闹武斗、下农村,阶级仇、民族恨,让共和国同龄人过去了少年与青春岁月,北温泉、小三峡、缙云山,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近在眼前,远在天边。工作了,结婚了,生子了,却把他乡认了故乡,直至退休后,这才有机会始得缙云山一游。

  公交车从北碚经峡口北温泉公园盘绕而上,一小时后到得山门。60岁老人可享受半价进入。上石阶二十余步即见太虚大师塔,现代史上最著名的高僧竟然圆融于此。抗战八年,太虚以佛之大智慧,将出世之心化入世之果,拯民族之安危,功誉千秋而凡尘无碍,默默葬此,塔前亦无香火,无人凭吊。于觉者,却正好。

  即上是始建于南朝年间的缙云寺庙,天王护法,观音佛祖,与各地庙宇无二,且不知今寺何时重建。因其有相,不着空相,是谓无相不作他想,何究其故,径直往峰峦而去。

  沿石梯行不及十米,已是古柏森森,云杉蔽日,再上路旁山崖有海螺洞,取其形而已。有帅哥靓女,越高岩洞口留影,笑语欢声,卿卿我我,引得路人羡慕。然年不我与,岁无重头,缓步又登阶徐上。

  至一叉路口,一旁有路线图牌,问卖小吃山农,言往里走六峰道险,路程远,看图有舍身岩,不语而知。权度选走嘉陵江方向山势,过一小桥顺石栈慢步前行。

  满坡南竹,大如碗口,直立高耸,竹间不杂他木。翻过竹岭,又是满山古松,松针铺地,润草浅露。竹刚硬而坚韧,松苍老而遒劲。风起松涛,盖不住蝉鸣雷震。蝉之多,路边松树皮上蝉壳伸手可拾。

  经松涛坪登陡峭石阶,穿石门上狮子峰,峰顶石岩如卧狮扑地。有观景台,石条苔痕,推年当是前清建筑。石岩前新立石狮一座,高大胜于真狮,留影人无数。登台俯瞰,北碚全城,尽收眼底。

  嘉陵江自温泉峡口而出,形成大沱,即名大沱口。水蜿蜒而至北碚,两岸三座跨江大桥,高速路车飞过桥,公交路车人似蚁行,火车桥静卧于观音峡口,入口处又是一沱名朱家沱。两沱之间,北碚区对岸黄桷镇是我出生地,今旧镇全拆,未竣工之电梯高楼,似乎隐隐遥现。

  狮子峰北遥对香炉峰,两峰近在咫尺。于是下坡上坎,拾级而到香炉峰。山形如香炉,旁建佛塔,此处观北碚城景,更加清晰。楼林立,路蛇行,绿树丛杂,江若带绕,好生让人感想。

  香炉峰侧壁有石岩壁立,谓佛光岩。阳光照岩,仿佛一图隐现正中,如太极八卦之形,似恍似惚,又见佛祖莲台,定睛则无。道佛本不相生,却相与为用,这也是缘。有缘相聚,便证了。了即空,空乃无,无生有,有道一,一还了,了一不尽,何能证得?时已不早,还是去了。

  虽是盛夏,日头偏转,游人渐离,随人流抄近道下山。梯陡如刀断,扶栏至半途,道旁有相思岩,题刻不少。对面亭间小憩,看石刻或旧或新,旧者自旧,前人所书,已不可认,而新者虽新,无非某某到此一游,徒增一笑而已。

  此时方拿出门票细观,缙云九峰,尚有朝日峰就在嘉陵江一侧,未游,更遑论另一侧之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夕阳峰,竹海石坊等等,众多景点,何曾游得。于诸峰更远处,还有贺龙院,小平旧居,想来当是重庆解放初期,南方局领导暂住处。岁月逝去,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已先后作古,共和国同龄人也都过了甲子,渐至垂垂老矣。

  良多思绪,填词《千秋岁 • 游缙云山有感》:“相思何处,试问来时路?好气象,伊人续。步随风景上,意在峰峦舞。新城望,一江东去情怀诉。 岁老休言古,叶落非关树。看世事,阴阳悟。有无空证道,生灭荣还枯。祈归去,九州富裕山河固。”

  傍晚,回至北碚家中,想起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时不读书,红卫江山,修理地球,文革十年,蹉跎而去,连家乡的大好景观也无情消受。而今,有的人还径直离了人世,岂不扼腕叹息!

  吾辈平民百姓,能得如此生活无忧,大江南北,旅游归来,还可以舞文弄墨几笔,于心足矣,于人可矣,也就没什么放怀不下的了。

  公元二十一世纪第十一年初秋记。

  (审/付全中)

〖信息来源:棠中外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