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同辉启新程 治班有道育芳华——棠外附小班主任杨梅工作室首次治班经验交流活动纪实
2025年9月25日下午,棠外附小班主任杨梅工作室首期治班经验交流活动在附小二楼会议正式启动。班主任杨梅工作室首次治班经验交流活动,如同一颗投入教育心湖的石子,激荡起层层育人智慧的涟漪,为年轻班主任们“新五项基本功——德心共育力”的提升注入源源活力。

青蓝同辉启新程 治班有道育芳华——棠外附小班主任杨梅工作室首次治班经验交流活动纪实
康超:于班级管理中,悦纳“晴雨”,深耕成长
活动中,康超老师以“班级管理——追求晴天,也接受下雨”为主题,将自己的班级管理实践喻为一场“从1.0到2.0的迭代进化”。他锚定“行端德正”的班级建设航向,构建起育人理念、班训与低中高三段目标的立体框架,为二年级上学期的“八好”育人目标的达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看见天性:解码儿童成长的密码本
康超老师善于洞察并顺应儿童天性:面对孩子活泼好动、自控力弱的特质,他主张以“共情心态”贴近孩子世界;针对学生“向师性”强的特点,他强调教师应成为“行走的榜样”,以言传身教滋养学生心灵;满足孩子对认同与荣誉的需求,他搭建起“正向激励体系”,使小组评比、夸夸墙、修身班会的“夸夸时光”与心语信箱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基于孩子的可塑性,他扮演“成长引路人”的角色,鼓励学生朝更好的自己迈进,并以豁达之心接纳教育效果的渐进性,静待花开。
机制育人:赋能习惯培养的双翼
在低段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上,他构建了一套“立体化培养体系”:口令化训练如“成长的节拍器”,让纪律意识在童声中扎根;可视化日程表似“时间的导航图”,助力孩子规划日常;岗位责任制如“责任的小勋章”,让每个孩子在班级中找到价值。更辅以多元激励的“催化剂”,让小组评比的竞争、夸夸墙的温暖、心语信箱的倾诉,共同编织起行为养成的成长网。
家校同心:共筑幼苗成长的同心圆
康超老师将家校共育比作“双轮驱动”,认为“理解是基础,真诚是关键”。他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月刊等搭建“沟通桥梁”;用家长义工课堂、定期座谈会构建“育人共同体”,在理解与协作的双向互动中,凝聚教育合力,共同滋养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分享尾声,他提出的三个问题引人深思:“我们是否太执着于学生犯了错,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教育?”“‘通知家长’是否成了教育的惯性手段?”“在家校沟通中,我们是否充分做到了换位思考?”这些问题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引发了在场教师对日常教育行为的深度反思。

青蓝同辉启新程 治班有道育芳华——棠外附小班主任杨梅工作室首次治班经验交流活动纪实
杨梅:于经验沉淀处,传递智慧
杨梅老师将其数十年的班主任经验喻为“一坛窖藏的教育佳酿”,生动诠释了“班主任该如何躬身实践,又该如何提炼升华”的命题,其分享饱含真挚情感与实践智慧。
宋杰:于专业发引领下,擘画未来
活动最后,学校研培处副主任宋杰以“杠杆”为喻,指出班主任的成长不应止步于单次分享的“零星收获”,而要以经验为支点,撬动专业发展的“广阔天地”。他寄语年轻班主任,要在治班育人的道路上勇于做“梦想的领航员”,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绽放独特光彩。
本次经验交流活动,如同清风拂面,为年轻班主任答疑解惑;如明灯引路,照亮了“青蓝相继、治班有道”的专业成长路径,让教育智慧在交流碰撞中愈发闪耀。
(初审/宋杰 复审/宋伟 终审/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