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2025年11月5日,成都棠外附小四年级学子走进川菜博物馆,一场“眼、耳、鼻、舌、手”联动的沉浸式研学正式开启。从蒙眼切金丝面的震撼,到亲手做熊猫汤圆的甜蜜,孩子们在五味交织中触摸劳动温度、浸润川菜文化,收获满满成长。
研学启程前,孩子们满怀期待,攥紧研学手册,静待这场舌尖上的文化探险。
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雷霆“三”响:非遗小吃里的声味狂欢
“砰!砰!砰!”三大炮制作现场的脆响引来了孩子们。师傅揪出热糍粑,揉圆抛甩,糍粑接连弹过铜碟,落进黄豆粉竹簸,声形俱佳。品尝时,裹着黄豆粉与红糖汁的糍粑软糯香甜,让孩子们懂得美食藏着声音与表演的魅力。
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刀光“味”影:蒙眼落刀处,匠心种心间
厨艺展示区,川菜师傅蒙眼切金丝面,刀起刀落间,面条细可穿针。师傅坦言这是上万次练习的成果,孩子们由此读懂“熟能生巧”的真谛,感受匠心与专注的力量。
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酱心“传”承:郫县豆瓣里,时光与匠心的双向奔赴
晒场上,酱缸整齐排列,酱香四溢。老师揭开缸盖,告知豆瓣需经三年日晒夜露发酵,孩子们惊叹之余,明白美味是阳光、时间与匠人耐心的结晶。
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巧手“圆”梦:熊猫汤圆,揉出来的甜蜜与创意
亲手制作熊猫汤圆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面点师”,用白糯米团做脸,黑豆点缀五官,全神贯注创作。一个个憨态可掬的汤圆出锅,成就感与喜悦化作舌尖的香甜。
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回程路上,孩子们热议研学见闻。这场旅程既是劳动课,让他们懂“一餐一饭皆辛苦”;也是文化课,让川菜之“魂”扎根童心;更是成长课,藏着协作与创造的快乐。
爱我家乡 寻味川菜文化——棠外附小四年级川菜博物馆研学记
夕阳下,大巴车载着香气与欢笑返程,传承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教育在路上,成长在体验,期待下次携手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初审/陈科池 复审/宋伟 终审/殷梦旭)
----相关信息----
〖信息来源:棠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