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年11月19日,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诞生于俄国阿尔汉格尔斯克省霍尔莫果尔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父亲是个富裕的渔民。阿尔汉格尔斯克是当时俄国最大的海港城市,英、荷等国的商船经常来往于此,这种环境对他从小的兴趣和志向颇有影响。他从10岁起就协助父亲捕鱼,与狂风恶浪搏斗锻炼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美妙幻化的自然景色开阔了他的视野。
当地很多学校是专为贵族而设立的!对罗蒙诺索夫而言有些失望,但上学的愿望强烈地促使着米哈伊尔走进斯巴斯基学校。
“我是霍尔母哥雷城人,父亲是贵族……”他对校长说。
学校收下了他。
罗蒙诺索夫卖掉了他带来的货物,给父亲写了封问候信,同踏上归途的乡亲们告别,便进入斯巴斯基学校学习。
学校的生活是令人苦恼的。教师们粗暴地凌辱和贬低学生,企图灌输给他们敬神的情感和思想。罗蒙诺索夫的处境比所有的学生更加困难,因为家境贫寒,一大片面包和一碗酸饮料常常就是他一天的口粮。好在学校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罗蒙诺索夫把每天的空闲时间都花费在图书馆里,几年时间,他就掌握了拉丁语、俄语和数学,把最优秀的学生抛在后边。罗蒙诺索夫成了老师的宠儿。
但是,他谎报贵族的事,很快也被发现了,怎么办?由于农民出身,学校不允许罗蒙诺索夫继续学习,但是,他的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博得了同情,也堪为表率。因此,教师们无视法律的规定,决定让罗蒙诺索夫在学校读到毕业。
五年过去了,罗蒙诺索夫告别学校的日期临进了。可是他究竟立该去哪里呢?正当他迷茫的时候,突然传来了推荐他到彼得堡科学院就读大学的消息。对于罗蒙诺索夫来说,在学校生活的最后几个月,是在满怀对彼得堡的向往心情里度过的,他的一生中这种幸福的转变,意味着贫困生活的结束。
1736年1月,他成为大学生了。
为了研究俄国自然资源,科学院组织了许多考察队,这些考察队迫切需要科学家,尤其是化学家和冶金学家,因此,科学院决定选派三名优秀的大学生到德国去学习。
刚刚成为大学生的罗蒙诺索夫当选为三人中的一个。1736年春天,他们启程前往德国。幸运之神又一次降临到罗蒙诺索夫身上.他将在德国接触到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最新理论。
在这时的学习中,罗蒙诺索夫开始深入研究燃烧问题。由此他开始了一项伟大的发现,从而使化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基本定律——贯量守恒定律得以形成。
罗蒙诺索夫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也积极从事语言研究和文学刨作,写过颂诗、史诗、悲剧、讽刺诗和散文,翻译过希腊文学作品。他是俄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罗蒙诺索夫文学创作的成就主要是诗歌。他用诗颂扬英雄的业绩,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他认为诗歌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咏唱醇酒和爱情,而是培养崇高的爱国精神。这种看法鲜明地体现在他写的颂诗里。他还以颂诗体裁写过一些雄伟瑰丽的科学诗,解释自然象(《晨思上天之伟大》、《夜思上天之伟大》等)。他的诗音调铿锵,庄严雄辩,富有节奏感。此外,他还有多种语言学著作,如《修辞学》、《俄语语法》、《论俄文诗律书》等,对纯洁俄罗斯语言和改革旧诗体起了重要作用。他克服了当时俄语的混杂现象,为创造统一的规范语言打下了基础。
[链接]
俄罗斯科学家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是18世纪俄罗斯杰出的学者和诗人,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他在许多科学领域里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他发现和创立了质量、能量不灭定律,创立了原子——分子物质结构学说,热的动力学说、气体分子运动论。被誉为俄罗斯科学的始祖。
附:《与阿那克里翁的对话》节选
我的琴弦柬由自主地
响起了英雄的喧声
爱情的思想啊
耒要再扰乱我的心智
虽然我并来失去
爱情中那股柔情;
但更能使我欢欣的是英雄们的不朽的光荣?
[导读]
据统计,在1934—196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36位科学家中,在求学期间获得过文学学士学位的3位,文学硕士学位的4位,两者加起来,占获奖人数的20%。至于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间,喜爱绘画、摄影的,也不乏其人。为什么科学泰斗与艺术女神常常能如此完美地萃于一身?
科学是庄严的殿堂,艺术是绚丽的舞台,但这些科学巨匠,岁把两者和谐地结合起来。其实,古今中外不少科学家,同时是专人、艺术家,如发明地动仪的大科学家张衡,是脍炙人口的《两京赋》的作者。亚里士多德、罗蒙诺索夫,艺术修养都极高。对于大学家,艺术至少有下列功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调节他们的身心,增强他们的美感,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事业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