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有两项国际大奖牵动着世人的心魂:一个是奥林匹克奖,一个是诺贝尔奖。
我们对这两种奖项的认识和感受通常是不尽相同的。中国健儿在奥运会上痛失金牌,中国足球;中不出亚洲,我们会牵肠挂肚、痛心疾首;新中国建国后五十余年无人间津诺贝尔奖,中国成不了科技强国,我们却无动于衷、淡然处之。造成我们这种态度的根源在于我们对科学普遍缺乏一种参与意识。对科学家取得的成就,我们感到难以企及;对古今中外的伟大科学家们,我们觉得他们高不可攀,“高处不胜寒”。因此,我们在科学面前就望而却步,进而淡漠且敬而远之。
当然,科学的道路从来就是不平坦的,马克思曾经断言:“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崎岖小路上不畏劳苦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科学事业上希望一抓就灵,一试即成的想法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在科学探索过程中通常要出现多次失败,在失败中可能会发生偶然出现的现象,其中就包含着能启发新思想的萌芽。只有不十白失败,观察细致,思维敏锐的人才能在单调重复的现象或试验中注意到于约现象或思想的萌芽,并将其发展下去,最终获得成功。
拉开历史的帷幕,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科学家,几乎都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孕育了最后的成功。
当然,不是所有的失败都孕育着成功。也许有人奋斗了一辈子,贡献了毕生精力,所得到的只是一连串的失败。这也不必奇怪,因为有许多发明创造并非一代两代所能完成。他们用自己的失败换来了宝贵的教训,使后人少走弯路,他们是通向成功道路上的铺路石,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贡献,都是难能可贵的。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没有失败也就没有成功,失败之中孕育着成功。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科学家们的成功之路会激励我们树立宏图之志,增强投身科学的勇气和信心,意识到科学的山峰并非高不可攀,成功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