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抛弃,不放弃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2)
  时间:2008年11月26日 浏览数: 打印

  【王波】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英雄事迹】

  随着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在全国热播,“不抛弃,不放弃!”成了一种时代精神的代名词。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这六个字又被许许多多的人当做自己的信念坚守着。东汽中学高一年级的王波正是其中一个。

  地震发生时,王波的许多同学在惊慌中纷纷躲到了桌子下面,胆小的女生们甚至被吓得哭了起来。讲台上的电脑显示屏摇摇欲坠,情况十分危险。这时,王波迅速地冷静下来,几步跨过去,拔掉了墙上的电源插头。然后,他快速来到门边,掰开由于变形被卡住的门,让同学们尽快撤出教室。这个勇敢的少年一直坚持到教室里最后一个同学离开。

  几秒钟之,教学楼出现了严重的倾塌,部分同学被埋在了废墟中。

  这时,王波本可以跟大多数人一起撤往安全的地方,他那么年轻,有太多的理由保安自己刚刚展开的生命。然而,一想到被困在废墟中的同学,王波义无反顾地冲向废墟。

  没有任何工具,王波就用手顺着废墟的缝隙拼命挖,很快挖出一个仅能容身的小洞。小洞里隐隐传出求救声,王波正准备钻进去,又一次余震发生了,砖头瓦块簌簌而落,救人心切的王波来不及多想,飞快地爬入小洞,里面果然有一个被压住手脚的同学。他小心翼翼地清除压住同学的石块,终于将那位同学拖出了废墟。

  手掌磨肿了,手臂被划伤,鞋子也被钢筋穿破,但王波却再一次勇敢地重返那个可能让生命瞬间消失的小洞搜寻生存者。

  当天,在王波奋力救助下,一个又一个徘徊在生死之门的同学成功获救。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王波冒险没有成功呢?如果他牺牲了自己却没有救出任何人,这种牺牲值得吗?然而,生命的价值不是简单地用加减法计算的。王波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抛弃,不放弃!让第一个有机会存活下来的生命都好好地活下去。

  【感动献词】

  光明与成功源于不懈地坚持,黑暗与失败则往往因为放弃。面对可怕的灾难,王波永不言弃的精神为自己也为别人拓开了生命的宽度,丰富了生命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