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与父母交流,理解父母 ——德育主题教育课教案
刘明胜  时间:2009年9月25日 浏览数: 打印

  【教育目标】

  如今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却很少从父母的角度去体谅父母的艰辛与不易,还常常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课: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增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3、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

  【问题生成】

  说起我们的父母,同学们心中一定会涌起一股暖流。是的,有一种爱,不是一个字所能表达的,它就像江水一样滔滔不绝;有一种爱,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达的,它如同海水一样,永不干枯,那就是父母对我们的爱,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同学们:我们对父母了解多少呢 ?对父母的爱有多深呢?下面我们来测试一下:

  1、你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你父母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3、你父母亲最害怕的事是什么?

  4、你父母今天多少岁?属什么的?

  5、你父母最感兴趣的活动分别是什么?

  6、你父母令你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7、你和父母经常交流的话题是什么?

  【互动探究】

  回答完上述问题,请同学们观看三幅图片:

  图一、兰溪一少年与父母赌气翻出阳台(PPT展示)

  图二、男青年与父母赌气跳进30米深洞身亡(PPT展示)

  图三、小学生挨巴掌赌气出走 妈妈写信道歉苦寻女(PPT展示)

  教师问题:上述三位年轻人为何与父母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呢?形成这种隔阂的原因是什么呢?

  师生共同讨论代沟产生的原因(PPT展示):

  (一) 青少年身心状态的剧变。剧变促使我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观念进行颠覆,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开始选择和追求。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应对。青少年不能让父母明确这种突变,就不能带来他们观念意识上的相应变化,而且无法消除误解和隔膜,所以导致代沟。

  (二)时代的烙印。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对今天世界大融合的观念需要一个渐进的认识理解接受的过程。家庭中,思想文化更新最快的当然是子女,子女不引导父母接近,认识,理解和接受时代的任务,必然会有隔膜产生。

  (三)时代迅猛发展为父母带来的紧张,疲惫,焦躁的情绪态度。紧张,疲惫和焦躁的情绪态度是子女反感父母,形成代沟的重要原因。让父母在恶劣情绪下作决定,父母不能消除恶劣情绪,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四)子女的浮躁,赌气和自以为是。见多识广的父母当然不买账了,以至代沟越来越深。

  PPT展示: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8张幻灯片)

  散文诗朗育诵:《父女情深》:PPT

  散文诗朗育诵:《孩子我为什么打你》:PPT

  师:父母的爱,仿佛一杯清水,澄澈透明,真水无香;父母的爱,如山高水长将我们紧紧围绕,不曾稍离;父母的爱,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

  PPT出示:《孩子我们对你说》。

  师:父母的爱,永远都是那么无私、真诚,毫无保留地为我们付出。有人说母亲的爱是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紧紧网住的是孩子的心;有人说父亲的爱是一首意味悠长的诗,即使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读,也难以领会其中的博大与深沉。

  其实,当我们走近父亲,就会发现,父爱就藏在我们细枝末节的生活当中,是那样的真实和厚重。理解母亲的叮嘱与琐碎,方能体会母爱的真挚与伟大,对待他人也就不会只有责备和埋怨了。

  学生畅谈我心目中的父母。

  学生甲:我们是父母最珍爱的宝贝,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牵扯着父母的心;我们的欢笑融入了父母的喜悦,我们的泪水又牵动着父母的感伤。父母是我们的影子,而我们却是父母的全部。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父母总能及时地伸出温暖的手。父母给予我们的,永远是沉甸甸的让我们一生也无法回报的爱。

  学生乙: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成长的天空,把我们的成长当成自己一生的主题,他们无私地为我们付出,从不要求我们的回报。这份爱有时是深沉的,是秘密的,有时也是带着责骂和泪水的。年少时的我们并不能理解这份爱的全部,直到有一天才突然感悟到她恒久的温度与强大的力量。

  学生丙:对于父母而言,我们每一句贴心的问候,每一个感激的拥抱,都是他们心底最幸福的回忆。

  学生丁:没有父母会站在原地等你 能够在原地等待的是一棵树,即使是这样,树也会在四季轮回中枯荣往复。父母的爱同样是一棵树,随着年月的增长,只会增加她的广度与厚度,而不会减少。这种爱源源不尽,渗透一生。但是,父母却不同于树木的枯荣,枯了就不会再荣。时间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抓住了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就是对父母的爱的最好回报。对父母而言,儿女能陪伴在身边就是一种幸福。

  视频展示:《学会感恩》

  PPT展示2004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捐肾脏救母亲的感人事例。(教师讲述)

  学生活动: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1)你们让我最感动的地方。(2)我对你们最愧疚的地方。

  【拓展延伸】

  分组讨论,我们该怎样与父母相处,怎样交流沟通。以下题目可供选择参考。

  ①了解父母各个方面(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

  ③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

  ④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⑤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

  ⑥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⑦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护法)

  ⑧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⑨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的指出(实话实说)。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归纳如何对待父母:

  (1)尊重父母的意见

  (2)主动消除与父母的隔阂

  (3)理解父母的关爱

  教师总结: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懂得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的苦心是孝顺父母的第一步,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切实的行动,才是真正懂得关爱父母的好孩子。理解母亲,方能体会母爱的宽容和热烈,从而让我们学会理解和接纳别人;理解父亲,才能感受父亲的深邃和厚重,从而让我们拥有博大的胸襟和坚韧的品质;理解父母,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是保证我们人生不败的最可贵的心灵力量。

  最后师合唱:《烛光里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