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父母分忧 ——德育主题教育课教案
贺晓珍  时间:2009年9月25日 浏览数: 打印

  【教育目标】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普遍以自我为中心,要求于人的甚多,回报别人的却极少,不懂得关爱他人。尤其是对父母,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至于父母生活得如何,是否该帮帮他们,却很少去考虑。希望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能让学生走近父母,了解父母,感受父母之爱,而后为父母、为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通过看、说、演、感受、做等,具体体会父母之爱并懂得如何回报。

  【问题生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我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新华社近日的一则电讯说,这封贴在南京大学逸夫馆楼公告栏,署名为“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引发了大学师生的热烈讨论。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估计学生对此会纷纷发表意见,比如指责信中儿子的不孝,指出当今中学教育的不足,提出高校教育应注意的问题等。此时,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听的同时留意他们的思想趋向,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互动探究】

  师: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

  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

  是我们的父母!

  可是,我们是怎么对待父母的呢?下面请欣赏小品《家中一幕》。

  主要内容:王鹏放学回家,正赶上在外工作的爸爸回来,当妈妈问起王鹏的学习时,王鹏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此时,王鹏爸说了一句“你怎么对你妈如此不礼貌?”,王鹏便将爸妈一起臭骂。一场家庭战争就此爆发。(此小品可由班上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自编自演。)

  师:刚才的表演也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缩影,大家扪心自问,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不尊敬父母的行为?孟子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还说,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学生思考,讨论。

  小品中的这种行为,你认为王鹏表现怎么样?请评价。

  对照自已,我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又如何?

  师:同学们,“万事孝为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世人所称道、所敬仰,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经典之作,像“三字经”之类的连小孩都能朗朗上口。曾几何时,我们的父母却让我们这么烦恼,长大的我们,多么希望能挣脱父母温暖的怀抱;多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理解我们!可是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也扪心自问,你们理解父母吗?现在我们马上来做个现场调查。

  (1) 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如果知道会送礼物吗?(学生回答后补充:而他们再忙也忘不了我们的生日!)

  (2) 你知道父母喜欢什么吗?

  (3)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你会帮你的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吗?(学生回答后补充:而他们却天天如此!)

  (4) 平时会跟父母顶嘴吗?你想过妈妈的感受么?(学生回答后补充:而他们的心更痛,他们的心更急)

  (5) 每天放学回家后,你还要自己做饭吃吗?不是,为什么?

  (6) 平常有没有经常跟父母闹矛盾?都是些什么事,能举个例子吗?

  (7) 爸爸妈妈每年挣钱多少?为你花费多少?

  (8) 你的父母文化层次低或社会地位低,你有看不起父母的行为吗?

  (9) 你知道父母的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

  (10)你知道爸爸妈妈对你的希望是什么吗?

  师:同学们,从刚才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我们根本不了解我们的父母,即使了解也只是一点点。他们的辛苦,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无怨无悔,我们都未曾感知。

  妈妈在家任劳任怨,爸爸在外奔波劳累,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呀!

  是啊,父母的爱是世界上唯一不求报答的爱,没有惊天动地,却无时不在。

  齐声朗诵诗歌:《感恩父母的爱》

  PPT展示: 是您,将我带到人间。

  教会我在成长中,如何走过沟沟坎坎。

  是您,领我认识世界。

  天寒地冻时,将我双手放入怀中温暖。

  您用爱心穿引的线,

  那一针一线,都是您的爱在悄悄蔓延。

  如果我是风筝,您就是拉动风筝的线;

  如果我是一条船,您就是灯塔是港湾;

  这就是父母的爱,这就是父母的情。

  她柔柔如水,轻轻如烟,深沉如海,恩重如山!

  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变桑田。

  但父母的爱,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

  老师归纳:当学生一边朗诵,一边沉浸在对父母爱的感悟之中时,适时点评引导:

  我们对大自然心存感恩,因为她无私地给予我们一切生命的源泉。

  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他给予我们生命,让我健康成长。

  最能激起我们心底最深的感恩的字眼莫过于“父母”。

  是的,不论我们走到哪里,不论我们有多大年纪,在父母的心中,我们永远都是最可爱,最需要被保护的孩子。

  我们不断地接受着父母无私给予我们的爱的雨露。那让我们也为父母分一点忧,做一点事吧。

  欣赏视频:《我的父亲母亲》。

  大意为:四川省雅安乡下有一个少年叫杨梦林,今年12岁。和别的孩子一样,杨梦林有爸爸,有妈妈。可是和其他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杨梦林的妈妈患有精神病,杨梦林的爸爸是一个弱智。身处这样的家庭环境,12岁的小小少年如何学习,应对生活呢?

  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视频,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感想,从杨梦林我身上,我相信,你们不但看到了很多,而且也学到了很多。那么此刻,你们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请拿起你们的电话,把最想说的话告诉你们的父母吧。

  【拓展延伸】

  师:是啊,父母之爱,浩瀚如海洋,自古以来对父母的赞美之词也层出不穷。其实替父母分忧并不需要我们以后轰轰烈烈的去为他们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陪父母聊聊天,给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虽然父母爱我们并不想过要什么回报,但是只有父母付出的爱,没有我们回报的爱,这爱是不公平的。只有互相付出爱,一个家庭才能美满! 那让我们欣赏视频《父母变老就成了我们》。

  欣赏视频:《父母变老就成了我们》。

  讨论、交流:看看我们今后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反思提升】

  师:看了大家的表演、听了同学的发言,我非常感动,也有很多感触。我们这一代人,缺乏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文传统根基,再加上独身子女居多,虽受到方方面面的关爱,但有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理解父母、不理解他人。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就其心灵的一翼——“情”来看,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对父母之恩,熟视无睹者有之,麻木不仁者有之,贪得无厌者有之,以怨报德者亦有之,唯独知恩图报者鲜有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通过今天的的主题班会,我相信我们的同学能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分忧,替他们多做事,最后请让我们齐唱《爸爸妈妈》,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吧!

  齐唱:《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