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标】
中学生特定的年龄和身份,模仿能力极强,面对社会的诱惑,中学生喜欢染发、烫发和追求怪异发式,加之他们正值心理转型期,逆反心理强,所以发式教育问题是学校最难管理和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一直在思考,学生发式问题症结在哪里?我们能否解决?应该从哪里入手解决?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索发现,中学生审美缺失和关注缺失是发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平等对话、心理疏导、同学评价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发式和规范发式。于是我们试着从主题班会入手与中学生就发式问题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流。
创境设问:播放视频《发型规定惹争议》,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问题生成】
1、审美体验
展示染发烫发、城市另类、长发“飘飘”、明星发型等图片。
说明:由“染发烫发”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发型虽美丽,但要符合中学生特点;由“城市另类”、“长发‘飘飘’”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感知美丑;由明星发型引导学生正确追求时尚和时髦。
异域审美:在德国,男士不宜光头免得被人当作新纳粹分子。德国少女的发式多为短发或披肩发,烫发的妇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说明:由此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我国中学生发式也要符合中国国情。
2、小品表演
镜头一:长发女生请假理发
校园安安静静,学生都在教室里上课。在学校门卫里,一名留着长发的女生背着书包,把一张纸条递给门卫。门卫接过她出示的请假条,看了一下,便放她离开了校园。这张请假条的内容是这样的:因头发不合格,故请假外出理发。
镜头二:盘起长发混进校园
开学第一天,学生们正争先恐后地赶往学校。学校门口,一名女生正急忙地把头发放进衣领里。同班同学小莉问她为何要如此做,她说,这样在进校的时候不会被门卫发现。她告诉同学,头发是暑假长出来的,舍不得剪,想多留几天。她还说,只要被老师发现了,长发肯定保不了。她打算好了,过两天她就去把头发剪了,省得老师又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镜头三:等过了“风头”再说
“记者采访”:早上7点20分,记者在该校门口看到,学生的发式基本统一规范,没有特别出格的。一名刚升高一的新生告诉记者,在开学前,新生都要参加军训,当时学校就对学生的发式作了规范,而且新生刚到校,一般不敢惹事,因此在头发上都比较自觉按照学校要求去做。一名高三同学则表示,开学时学校可能会组织检查发式,这段时间还是“老实”一点。等到“风头”过了,再“走着看”吧。他说,如果想留头发,可以早点来,或者混在人群中进来,在学校里尽量不和老师照面,总之大家是各显神通。
3、教师生成问题
(1)校方对发式的规定有必要吗?
(2)流行发式就一定美丽吗?
(3)发式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吗?
(4)发式真与学习无关吗?
(5)染发、烫发有什么危害吗?
(6)学校应怎样对发式进行管理?
【互动探究】
1、校方对发式的规定有必要吗?
教师归纳:
中学生特定的年龄和身份,面对社会的诱惑,一些中学生容易盲目“跟风”攀比模仿,追求时尚与时髦,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有必要进行发式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有校规。作为中学生应该以严格遵守校规为已责。染发、烫发、披肩发等不适合中学生,不要说学生不行,像军人、民警、运动员、银行职员、公务员、窗口单位的职员,发式都有规定,不少企业对中学毕业生的发式有一定的要求,这是各行各业的需要,并不违背“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精神。所以对学生的发式提出要求无可厚非。
一个学校要有一个整体形象,学生的发式如同校服,应视为学生的标志,从每一个学生身上就可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校方的规定,目的是爱护学生,希望学生能够支持学校关于发式的规定。
2、流行发式就一定美丽吗?
教师归纳:流行发式并不一定就是美,要适合学生的身份、年龄才是真正的美。中学生应当有朝气蓬勃的学生形象,发式要与中学生的形象相吻合,不可披头散发,应该干净、清洁,以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不引起同学太多好奇为原则。
3、发式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吗?
教师归纳:发式不仅是一个形式问题,更主要的反映出一个学生爱护和关心集体、整体观念的品质。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不能像社会青年,个个披头散发、发式怪异,这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成绩的好坏,还要有集体意识、大局意识。通过一些学生的发式,不难看出他们心中是否有集体、有学校。
虽然不是说染发、烫发就一定不是好学生。但是中学生在发式方面模仿明星或赶时髦,很有可能影响他们对人生的本质的理解。发式规定能让中学生变得节俭,真正爱学习的学生不会在乎发式规范的。有些学生因为追求发式新颖花了太多时间和心思,学习耽误了,品质和情操也变恶劣了。中小学生处在长知识的阶段,应重学守规,不应放纵自己,学校理不可能放松管教。
4、发式真与学习无关吗?
教师归纳:比如留长发,梳洗、护理很耗时间,长发难干,搞不好就是披头散发,有的甚至在课堂上照镜子梳辫子,既影响自己学习,也影响了他人,更不用说怪异发式了。曾经有个女学生旷课,问及原因,还振振有词:停电了,电吹风用不了,长发没吹干,上不了课。中学生的运动多,上体育课时长发不方便,剪成短发会更好。
确实学习成绩不取决于时间的多少,而是讲求效率和技巧。试想在极大的学习压力、异常激烈的竞争的情况下,较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发式上,学习成绩能达到极限吗?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学生,不苛求发式,仪表端庄大方,一样的精神、美观,同时可以集中精力搞好学习,获得成功,充满自信,岂不是两全其美?,何须靠发式来增添自己的自信和获取他人的关注呢?
展示《商量对策》网上图片。
说明:某校严格执行学校纪律与考勤管理条例,凡是染发、烫发和留奇异发式的学生一律不让进入学校,并按旷课处理。一群学生由于贪靓染发,被关在校门外,不准进校上课,正在商量对策。不知我们身边是否发生?
5、染发、烫发有什么危害吗?
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展示图片:《染、烫发的工艺流程》、《染、烫发后的护理》、《染发后的烦恼》,播放视频《染发的危害》、《一次染发家财散尽》、《染发有危害劝君莫乱用》,(时间充足可播放视频《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然后进行点拨。
教师归纳:比如染发、烫发,不仅制作工艺复杂,护理极为烦琐,既费时又花钱。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染烫发还存在潜在的危害:皮肤过敏反应,甚至头晕、恶心;导致发质的改变,枯燥、发脆、开叉、易脱落;干扰人体内分泌,雌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受到干扰,导致人体基因变异畸形,损伤肝、肾功能,诱发膀胱癌、乳腺癌、淋巴癌、白血病等疾病。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东西才是最美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千万不要牺牲自己的秀发。一旦秃顶什么生发药品都无济于事哟!
6、学校应怎样对发式进行管理?
教师归纳:确实中学生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学校没有权利剥夺他们的审美权利,男孩应潇洒,女孩应漂亮,这样生活才美好!但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个性还是有很多的空间,不一定在发式方面吧!
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确实学校应当用爱心、细心疏导,而非粗暴地推出种种强制性规定!让学生拥有自然满意的头发,对学生也是一种爱护和尊重。
不少同学说不同学生特点不同,应有灵活的规定,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请问我们是不是同学中的一员?是不是中学生?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确要求,男生不留长发。学校也对男生发式做了“前不遮眼,侧不掩耳,后不及衣领”的具体要求,难道我们学生特殊到国家教育部、学校的规定也不遵守吗?
【拓展延伸】
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其发式进行规范确有必要。学校规范学生发式,既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好处;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明确自己是一名中学生,应有中学生的风貌和气质。
【我来支招】
在学生明确发式规范必要性和重要性后,由学生就如何规范发式进行讨论,畅所欲言。
在学生情感升华以后,展示相关规定:
(1)2004年9月1日起执行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2)棠湖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关于发式的规定:文字(略)和图片展示(学生处提供)。
【反思提升】
“为什么个别同学们总是要染发、烫发和追求怪异发式?”,调查和观察得知:多数是成绩不好的同学,同学和老师很少有人关注他们,他们希望通过一些时尚的发式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和认可,心里觉得很美、有自信。对这学生关注太少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班主任也是执行学校的规定,积极与同学们沟通和交流,希望同学们能遵守学校的规定,连老师的教育和劳动都不尊重,难道觉得够意思吗?师生本应相互尊重和理解,只要同学们的发式保持在中学生基本规范之内,为自己努力获得的成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谁不会赢得同学的关注和老师的器重呢?
我们中学生都有较强的审美意识和荣辱观念,面对班级舆论氛围和同学评价,难道我们都熟视无睹吗?难道不感到压抑和无助吗?我们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学会审美,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对于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进行自省和自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