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服也成为一道风景 ——关于学生穿校服的主题班会课教案
王道明  时间:2009年10月11日 浏览数: 打印

  【教育目标:】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校服约束学生言行,做文明中学生;

  2、减少攀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学生爱校意识,穿上校服随时想到学校的荣誉

  4、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自觉做到服装规范

  5、校服是学生的一种标志

  【问题生成:】

  图片展示:三军仪仗队、国庆阅兵、各种校服图片

  主持人甲:提起橄榄绿色的军装,人们自然而然的想到威武的军人;提起火红的消防服,人们想到的是在火场中义无返顾的消防员;提起洁白如雪的护士制服,人们脑海中则浮现出白衣天使的形象……

  展示图片:解放前后学生的校服……

  那么正值大好青春的中学生应以什么服装示人呢?

  主持人乙:为什么中学生应该统一穿着校服呢?

  进门穿校服已成为宅科小学的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宅科小学把进校门穿校服作为转化后进生的一项举措,纳入学生管理。穿着同一的校服,使所有的同学都站在同一的起跑线上,既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又提升了贫困生自尊心,使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互动探究:】 

  讲一个老师故事----南京航模比赛

  去南京比赛前,我要求学生都穿校服。一方面是可以很方便的在人群里找到我们的学生;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学生穿了校服,便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种无言的约束。

  有学生反问我,为什么我不穿校服?我毫不犹豫的说,我们教师没有校服。有的话,我一定穿,一定觉得很光荣。然后我开了一句玩笑,“是不是不穿校服,要做什么坏事啊?”

  大家都笑了,十四个学生第二天都穿了校服去南京的。

  在南京,我们穿校服的14个孩子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其一,我们在南京乘公交车,凡是有老人和小孩上来,我们的学生都能主动让座。虽然我们的学生手里捧着装航模的鞋盒子,背着大包、小包的;虽然他们站在拥挤的车厢里,摇摇晃晃,但是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有个老太太坐下来后,还仔细盯着我们学生校服看,想知道给她让座的是什么学校的孩子。

  其二,我们到了南京报道的蓝燕宾馆,我和其他两个老师到报到处报道交钱。我们的航模队员就在外面的走廊的地毯上,席地而坐。大家忙着调试自己的飞机,一点都不喧哗。最后走的时候,地毯上是干干净净的。与那些叽叽喳喳、乱跑乱窜的其他学校的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三、在宾馆里,我们的学生陈少贤吃方便面的时候不小心把汤洒在了床单上。第二天结房费的时候,我准备赔钱。但是,宾馆里告诉我,没有被搞脏的床单。我很疑惑,其他学生告诉我,陈昨天就把床单洗干净了。

  其四,在南京比赛场地,我们带去的航模材料、饮料、食品很多。大家调试、补充能量,自然多了很多的垃圾。但是,当我们撤离比赛场地的时候,那里和我们来的时候一样——干干净净的。

  其五、队员们一路上的相互照应、相互帮助......

  这次南京航模比赛,也是对我们学校常规教育、礼仪教育的一次检验,学生们是合格的,好样的!

  穿校服的孩子,没有弄脏我们的校服!

  我不是班主任,但是,我请学校领导表彰我们的班主任!

  主持人甲: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理由。到底穿校服好不好呢?就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去了解,去观察,去解答。。。。。。。

  全班同学谈论:到底穿校服好不好呢?讨论:

  “我觉得穿自己的衣服不太好。”  

  “好!”  

  “没错。”  

  “还是有点规定比较好。”  

  “校服一点也不好,特别是衬衫。”  

  “你认为穿自己的衣服好吗?”  

  “老说穿自己的衣服好,究竟有什么好却没有人说!!”  

  “我觉得穿自己的衣服也没什么特别好的。”  

  “校服特别小,穿起来不舒服。”  

  “穿自己的衣服很舒服。”  

  “校服都是整套的,而下身穿着校服,里面穿着校服,而外面却套了一件自己的衣服,感觉有点儿不伦不类!”  

  “我觉得有好有不好。”  

  “我也觉得校服不能保暖。”  

  “不过穿校服都有老师们的理由!”  

  “我认为好。”  

  “衬衫更不好,很麻烦!”  

  “你说好不好呀?”  

  “没有了学校的校风。”

  “夏季校服太透。。。。。。。” 

  主持人甲:今天,我们生活在快速发展的新中国,过者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然而,在青少年中却有些同学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穿着高档运动服、甚至奇装异服,并与其他同学互相攀比,造成追名牌的不正当风潮。这样一来分散了同学们的学习精力;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久而久之,当这样形成攀比习惯的同学步入社会后,就会不务正业,自食其果。他们把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忘得一干二净。然而,中学生统一穿着校服杜绝了以上问题。校服一样的价格、一样的款式、一样的舒适,还带来了节俭之风。所以说,校服让中学生学会俭朴。

  主持人乙:当然,有的同学抱怨校服的式样死板、颜色单调。这点无庸置疑,毕竟众口难调,每个人的审美要求是不同的。可喜的是,现在部分中学已经开始组织在校生自主选择校服。以期避免上述问题。

  主持人甲、乙:同学们,让我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吧!让我们身上穿的校服更加舒适、美观!

  【拓展延伸:】

  主持人甲:商场服务员的制服区分了顾客与服务员;警察黑白相间的制服是其公正严肃的标志;而上自国家领导人、下至公司职员,无不穿着西服、领带以此整齐划一进行工作,西服革履约束了他们的行为。如果服务员不穿制服,人们将难以辨认服务员;如果警察不穿警服,他们的执法权威性会大打折扣。而校服在无形中约束者中学生的行为,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意识,还方便了学校的管理。所以说,校服是中学生的一种标志。

  主持人乙:有人说校服是抹杀个性的,但我认为,穿着校服上学正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比较真实的体现,每位学生都穿着校服,自然也就没有了穿着的攀比,我们就更能安心地上学了,同时,校服也是团结同学的好方法,看上去也是精神抖擞的。在做广播操的时候,望着一片蓝白相间的情景……难道不壮观吗??不让人充满斗志吗???

  主持人甲:不穿奇装异服,不戴首饰!它既不符合我们中学生的身份,也不利于我们运动锻炼,如果同学们之间互相攀比,势必影响我们学习的劲头。另外学校活动时统一校服才能体现我们整齐化一的美.

  【反思提升:】

  主持人乙:其实什么事物都是有利就有弊,都是二面性的,不可能是绝对的只有利或只有弊的。

  主持人甲:对于一个学校,同学们做课间操或升旗仪式的时候,看着排列整齐的队伍也是一种欣赏,同学们整齐划一的动作统一的着装确实好看,倒是后面几位衣着别样的老师显的很不协调,有时我真想把那些老师们扒拉到一边去,省的碍我养眼。

  主持人乙:校服我们的家庭来说,在家庭开支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现在一套衣服动则几百元,一季度怎么也得二三套换着穿,而且买一套衣服几乎都是一季性的,春季买的衣服到了秋季就成了八分衣了,更不用说夏季和冬季的衣服到了第二年再穿了。而且现在的同学一个个对美的要求也很高,想买个大些的衣服穿二年也不太可能,这样算下来每年用在我们衣服上的费用至少都是四位数以上。而校服则是非常廉价的。

  主持人甲:穿校服也为我们节约了时间,由于现在的我们都很有个性,如果随便买一件衣服她们是绝对不会穿的。每次买衣服必须亲自选,就这样有时买回来的衣服也只穿一次就再也不动了。有时刚穿了一件新衣,第二天如果别的同学也穿了同样的衣服就不再穿了。每次父母出差时我们都要让父母帮我们买特别的衣服,展示自己的独特。

  主持人甲、乙:同学们行动起来,热爱我们的学校,从穿校服开始,重视仪表,让校服也成为我们学校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