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健康的学生 ——如何面对挫折
王蓉芳  时间:2009年10月13日 浏览数: 打印

  【教育目标】

  人生之路,曲曲折折。万事如意,心想事成,那只是美好的愿望。有些中学生认为,生活幸福就是事事顺利,没有挫折存在。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如果把人生比作钟摆,那么成功和失败就像是钟摆的两极。没有挫折的人生是根本不存在的。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如学习、交往、情感等方面的挫折,因而帮助学生了解挫折,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自我调控,挑战自己,积极有效地排解挫折,让人生更加辉煌。

  【问题生成】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挫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客观存在的挫折以及引起的原因时时在变。青年学生应该根据挫折的变化及其各种特点去认识它们,评价它们,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驾驭不断变化的挫折,才能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下面我们就挫折进行课堂调查。

  1、你所熟悉的同学、朋友、亲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是一帆风顺的吗?为什么?

  2、你如何看待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3、当你面对困难、挫折时,你准备怎么办?

  【互动探究】

  现代中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生下来就过好日子,没吃什么苦,自己不想遭遇挫折,情感上我们可以理解,但客观现实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挫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1)关于挫折产生的原因的分析。

  中国古代的理解:挫折就是失败;挫折就是损伤,失利;如今我们中学生对挫折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请看调查表。

  学生:您是如何评价挫折的?

  A、可以提高认识水平 ——35%

  B、影响实现目标的积极性 ——32%

  C、挫折是一切坏的东西 ——18%

  D、有损身心健康 ——15%

  教师:很显然,从B、C、D三项看出65%的中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价挫折。其实,挫折是人们由于某种动机的推动在达到目标的道路上,遇到无法克服的阻碍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产生挫折的原因甚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客观

  方面 自然因素 指由于恶劣的气候和严重的自然灾

  害所造成的损失或失败也包括自然

  的生老病死等。 08年的冰雪灾害,“5.12”汶川地震,09年的水灾

   社会因素 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宗教、道

  德、风俗习惯、人际关系 正义得不到伸张,长期蒙冤;待遇不等,英雄无用武之地

   家庭和学

  校因素 包括家庭变故、教育不当,造成青

  少年心理上的紧张、焦急、恐慌和

  失落。 分母一方去世,家长离婚,学校只重智育轻德育,升学落榜

  主观

  方面 个人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眼睛近视想当飞行员;个子不高想当篮球运动员;长相一般想当演员

  (2)对挫折的感受不同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挫折是每个人难以避免的,但在相同的挫折情况下,各人的主观感受未尽相同,由此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抱负水平和挫折容忍力有关。从下面的调查数据可知不同的人群区别很大。

  学生:您相信“失败乃成功之母”吗?

  相信的 —— 25%

  不相信的 —— 28%

  半信半疑的 —— 47%

  教师:挫折容忍力是指当个人遭受打击后免于失常的能力,亦即个人承受环境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挫折容忍力低的人遇到轻微挫折时,就消极悲观,一蹶不振,甚至行为失常,它与生理因素,认识压力因素和社会经验这三因素有关,例如:①身体强壮的人比体弱多病的人更能容忍挫折。②两个学生都与教师打招呼,老师没有反应,一个学生认为老师瞧不起自己,另一个学生认为老师在思考问题,可能没注意。

  (3)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的危害

  部分中学生在挫折中往往会意志消沉,精神不振,因小的挫折继而形成大的失败。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的危害,总结出来有以下几点:

  ①不能顺利适应社会生活。遇到挫折因为灰心、退缩,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无法适应生活。

  ②不良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③导致心理疾病。情绪上陷入一种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的痛苦之中。人们产生焦虑后,为了对抗、减轻或摆脱困扰,常使用一种或几种心理防卫法来保护自我,导致心理失常,引发多种精神疾病。

  ④引发违法犯罪行为,甚至自杀(最严重)。

  (4)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古往今来,能够正确对待挫折的典型事例。每组推荐一个人发言。如贝多芬、邱吉尔、勾践、张海迪、司马迁、徐晓翠……。

  (5)教师介绍案例:在德国,有一个造纸工人在生产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一批不能书写的废纸。因此,他被老板解雇。正当他灰心丧气、愁眉不展时,他的一位朋友劝他:“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不妨变换一种思路看看,也许从错误中找到有用的东西来。”于是,他发现,这批纸的吸水性能相当好,可以吸干家庭器具上的水分。接着,他把纸切成小份,取名“吸水纸”,拿到市场去卖,竟然十分畅销。后来,他申请了专利,独家生产吸水纸发了大财。可见,挫折就如同“人生的良师”,引发我们变坏事为好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拓展延伸】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的活动与交互关系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这一变化在激发人们多种多样的动机和目标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体人生挫折的概率。对此我们不能消极地忍耐或回避,而应直面正视人生挫折,积极寻求克服和战胜挫折的有效途径,抚平伤痕,向人生的成功目标奋斗。

  1、增强自信、蔑视挫折。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人生挫折的发生虽是客观的事实,但是在不同心态的人身上所反映出的心理体验却是情态各异的。所以要战胜挫折,首先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自信心。勇敢和自信是人生迈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是成功的心理基石。有勇敢精神的人不一定都能取得成功,但懦弱自卑、缺乏自信的人注定将一事无成。对于勇敢自信的人来说,挫折和苦难更能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和豪情.愈挫愈勇。而缺乏自信和勇敢精神的人,面对挫折就可能自甘沉沦,一撅不振。“苦难是坚强者磨行意志的磨刀石,也是懦弱者自甘堕落的滑梯”。高度的自信可以唤起战胜挫折的勇气,调动自身全部的能量与挫折搏斗。在与挫折的较量中,自身变得强大,而挫折则相对地显得藐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样一个信念,“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倘不过的河,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挫折”。

  2、升华目标,淡化挫折。

  顺境使精力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运用。——休谟(英)

  人生挫折是和人生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多方面的,而且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也会有所不同。在实现这些大大小小目标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人生挫折。然而,决定人们对人生挫折心理体验强弱的是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目标,即他对整个人生的根本的价值追求。人生挫折心理体验的强弱是由他自己认识到挫折对自己根本价值追求的负面影响的大小决定的。一个人如果把个人功利作为人生追求目标,贫穷和官场失意对他来说就意味着人生悲哀,而以国家民族兴盛为己任的人,则会把名利得失看得如过眼云烟。对于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来说,失恋和家庭的离异便如同人生的毁灭,哀叹着“没有爱怎么活、没有爱多难过!”而一个视事业为生命的人,个人情感的失意便如同玫瑰刺扎了手,虽有一点点痛,但却了无大碍。

  3、发愤图强,战胜挫折。

  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邱吉尔(英)

  面对人生挫折,人们无不希望变挫折为坦途、赢得人生辉煌,但要战胜挫折,关键在于自身的发愤图强,努力奋斗。古谚曰:“失败是成功之母,苦难乃人生财富”其本意在于引导人们对挫折认真总结,吸取人生教训,科学地调整自己,积极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如果在挫折面前消极忍耐,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那么,苦难永远是苦难,挫折始终是挫折,“失败”这个妈妈无论如何是生不出“成功”这个大胖小子的。

  “文王被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著《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膜足,《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古今中外一切杰出人物,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走向成功的。在失败和不幸面前,他们无不是选择了发愤图强之路,一个个奋起与人生的逆境抗争,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反思提升】

  当一个人有勇气从黑暗中抬起头来,而向光明大道走去,他后面便不会有阴影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而以此道来成就事业,则可以如李白所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为“吃得菜根香,啥事不可为?”当你落到了“谷底”之后,你会发现,每走一步都是上升,每近一级都是在向光明靠近。因为来自头顶的阳光,会告诉你阴影是从何而来,会给出你更加明确的指引。所以当你茫然怅惘,不知何去何从之时,不妨先“低走”入底,当你揽尽了种种世态炎凉之后,自然会有一个良好的淡泊心态,进而心无旁骛毅然决然的投身其中,奔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