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标】
青少年正处在心理转型期,自控能力极弱,好冲动,易暴躁,遇事很容易感情用事,这样就使一些矛盾纠葛升级,甚至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成为他们大打出手的导火索。大部分青少年都是独身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私任性,遇事总以自我为中心。有些学生在与人发生矛盾时,往往自以为是,错误都在别人,在与同学或朋友的交往中,常常因为一点小小的摩擦就怀恨在心,想法设法打击报复,很少能宽容别人的过失。希望通过主题班会课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这些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良好意志品质,以理智控制情绪和行为,为自己构建和谐同学关系;为学校构建和谐校园;为社会构建和谐家园。
【问题生成】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就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在我们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因为种种原因产生摩擦和纠纷,所以,处理人际的关系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处理这些摩擦和纠纷。现在我们就下面的这些问题做一个现场调查。
1、当你和同学产生摩擦冲突的时候常以什么方式解决?
2、当你的利益受损时,你是接受同学的赔礼道歉呢还是设法打击报复?
3、你常看到的同学解决摩擦的方式是什么?
【互动探究】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和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解决矛盾和纠纷的过程中,我们会用到的一种方式就是“打”,尤其是男生,只不过存在“大打”和“小打”的区分。这就让老师纳闷,同学间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值得这样大动干戈、大打出手吗?
PPT:如何看待打架?会有怎样的结果?(打架原因和结果探究)
学生讨论或即兴采访(每一小组安排一个小记者,采访本组同学,然后综合发言。)
师:看来在同学们眼里,打架的确挺有理由的,而且不仅仅只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关系到“面子”的大事。老师也对如何看待“中学生打架”做过一个抽样调查,其结果是:PPT:在随机调查的100名中学生中, 27%的学生认为打架可以理解,打架者堪称“英雄”,也可以用一个字形容——帅;
PPT:凶狠的中学生打斗。(一群手拿木棍的中学生殴打几个手无寸铁的学生)。这是“英雄”吗?、“帅”吗?
PPT:《好汉歌》
师: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英雄”吗?、“帅”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发言)
师:看来架还是可以打的哈,但要看是为什么,若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间正义,这个架倒也还是打得荡气回肠、打得酣畅淋漓、打得很“英雄”很“帅”;当然了,现在是法制社会,我们要惩恶扬善、要替天行道主要靠的是法律而不是武力。若是为称勇好强、为同学口角,则大打出手,真可谓是“愚昧”。在中学生的打架斗殴中,往往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PPT :67%的中学生认为打架是愚昧的;
视频:《广东中学生持刀伤人事件》
音频:1、一个打架中学生的困或。
“我是个15岁的学生,就快上初三的了。我以前初一,初二都是那些打架的、肮脏的生活,我已经不想过那些生活了。我也不想见到那些以前打我的人,我觉得那种生活好辛苦啊。
在初二下学期我的各方面的进步很大,老师和同学都肯定了我,但我还走不出以前的阴影。我总是害怕以前那些人来找我,我总是想回以前那些人和生活,我不想过那些肮脏的生活了,我好想和爸爸妈妈象小时候的那样快乐就足够了。我该怎么去克服,我想改变我的打架心理。”
音频:2、一位打架中学生的感言。
“打完以后,伤神又伤身,死了n个细胞,不知得到什么。说不定被打的又会找人报复,天天担惊受怕被老师骂,被爸妈打,警察哥哥带你去训话。世上又多了个敌人,少了个朋友 中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人体承受极限等概念上还没有完全清晰,所以容易出现致死、肢残等状况而拉帮结派、鼓动起哄等行为容易养成习惯,对以后人生道路造成不必要的障碍”。
PPT:6%的学生的回答是:谁打架?在哪打的架,干吗没叫上我一起去?(回答真实而又直率)。请同学们给这极小部分同学做一个精当的点评吧。
师: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在这些受访的学生中,认同打架的大多是一些成绩和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认为打架愚昧的则多是实验班和其他有较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这其实说明,中学生为“面子”打架的深层次原因是:习惯的问题、教养的问题、理想和信念的问题。所以,如果我们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从这些方面着手。现在请同学们探讨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尽可能减少或杜绝中学生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PPT: 我来出一招。
打架首先表现出中学生缺乏良好的教养。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发展个性,但不能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形成一个极端的以个人为中心的人格。所以需要加强管理,一方面是强化学校的管理,严格校风、校纪(广州电白中学校园凶杀事件原因之一就是校风不严);另一方面需加强家庭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家长的以身作则.
良好的教养来自丰富的内涵,我们应该学会阅读,用优秀的精神粮食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人生境界,有大目标、大境界,就不会纠结于鸡毛蒜皮的小事,更不会为这些小事大动干戈。
学会宽容,得理也饶人。“千教万教,先教做人;千学万学,学会去爱”。用一颗仁爱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古人说: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无敌。相逢一笑泯恩仇,点点恩怨随风散。
学生活动:讲述古今中外以仁爱、以博大的胸襟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故事。如“负荆请罪”、“仁义胡同”等故事。
【拓展延伸】
PPT:中国古代的尚武精神。
师:我们的先祖曾是个十分强悍好勇的民族。汉武帝文治武功,抗匈奴、固边疆,促融合;太宗世民文韬武略,征服东突厥、归降西突厥、畅通丝绸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雄才伟略,横扫欧亚、震慑欧洲,世界瞩目﹍﹍。古人尚武,但强调习武先习德,这也基本成为习武之人的不二法则,否则就会被称为武林败类,就会被逐出师门,就会被武林正义所惩诫。李小龙风靡于世,几乎是无人不知,在外国的电影史上,让国人腰板挺直。李小龙的师傅——叶问,是咏春拳一代宗师,也是流芳百世的一代宗师。在中国,其“江湖地位”毫不逊于津门大侠霍元甲。但不论是谁,这些武之大侠者,都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以一颗悲天悯怀的心,以对民族的热爱和忠诚,对武学精神不断参悟,在一场场畅快淋漓的忘我比拼中,扛起振兴中华的大旗。武术可以强身健体,而中国武术文化深层次展现的是:声张正义,不以强凌弱,奋发进取的精神。我中华民族尚武,授之以术引之以道;尚武术不是欺小的手段,而是鼓励人们奋发图强的智慧。这才是我中华尚武的真谛和精髓。所以,我辈好儿郎,真要尚武习武,仗剑行天下,那就要习得其真谛和精髓,而不要沦为以强凌弱,为虎作伥的武林败类。
【反思提升】
在校学生打群架事件,应引起学校、老师的高度关注和认真反思。做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第一监护责任人——班主任,要及时预防或者处理此类校园不良现象的发生,去建立一个班级秩序优良、学习气氛融洽的班集体,让学生们了解彼此、尊重彼此。教育他们逐步懂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和做人道理,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同学、老师、家庭成员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暴力行为并不是正常的人际关系互动模式,并且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