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网吧”主题班会设计
汪山林  时间:2009年10月13日 浏览数: 打印

  【教育目标】

  1、使学生明白“网吧”的危害性,让学生通过参与,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远离网吧的必要性。

  2、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中学生,处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我们更应该利用网络资源,搞好我们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问题生成】

  主持人:张三

  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想和同学们探讨一下有关迷恋网吧的问题。无庸讳言,就在我们中间,有的同学半夜爬墙外出上网,更有的同学逃学上网,甚至有的同学辍学上网。三周前,我们班主任汪老师,要求全班同学查找有关网吧危害的资料。现在我们的任务完成了,下面请我们的李四同学向全校同学汇报一下。

  李四:我因为上网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也算个“名人”吧。我因为上网玩游戏,父亲打过,母亲哭过,老师说过,同学劝过,可就是放不下。三周前,班主任老师让我上网查找有关网吧危害的资料,我当时认为只要能上网,就答应了老师的要求。可三周下来,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因为上网,甘肃大学生陈小良逼着父母卖了两汽油桶血;因为上网,重庆的两名中学生,被火车轧死。总之,心灵的震撼太大了!下面我就和同学们一道分享一下我们的感受。同时,请同学们在分享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你对网吧的环境有何感受?

  2、上网的人员都是那类人?都做些什么?

  3、青少年上网吧都做了些什么?你知道的有哪些危害?

  4、你认为上网会不会影响到学习?举例说明。

  5、“远离网吧”的口号值不值得提倡?

  【互动探究】

  播放制做的多媒体课件.

  1、网吧血案事件

  在播放课件中案例时,每个案例由主持人做适当的解说。

  PPT:2002年11月23日,一个年轻的生命离开了人世,极度悲伤的父母为了给昊锋讨回一点公道,将绿岛网吧告上了法庭。法庭最后判定:绿岛网吧赔偿昊锋父母丧葬费、误工费、精神赔偿费共计36884元。宣判后,昊锋的母亲被亲人背出了法庭。

  PPT:母 子

  母 子

  海这边是一棵树,

  海那边是一棵树。

  一株是母亲,

  一株是孩子。

  隔着惊涛,

  母子相望。

  母在这边泣,

  儿在那边哭。

  冰冷的海水,

  将泪水凝固。

  师:请一名同学朗诵诗《母子》。

  PPT:

  2003年8月9日凌晨,成都市公安局接到了一个年轻女孩的报案电话。她说在成都北郊的亲水园广场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她十七岁的朋友被人杀害了。

  受害人身上一共被刺了16刀,由于流血过多死亡,最终受害人的几十元现金和一部手机被抢走了。

  实施抢劫杀人的少年:吴成,今年17岁;王武,今年16岁;黎健中,今年不满14岁,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黎建中不承担刑事责任。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去抢劫呢?

  王武:“我们每一次抢了钱之后就是上网,就是这些。我们的钱大多都是用来上网花光的,100块钱中间起码有60块是用来上网的。”

  今年一月,这两个少年被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5年。虽然在铁窗里度过了半年多,但两个少年依然难以忘记网络对他们的强烈吸引。

  王武:“自己觉得上网有一个网瘾,就像吃过鸦片一样,特别想上网,就算没钱的时候想方设法找点钱上网,每天不去上网心里都觉得过不去,心里痒痒的,想摸到键盘。 ”

  吴成:“说不出的一种神秘感觉,很神秘。很难捉摸出是怎么样的,但是我很喜欢它,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

  PPT:黑网吧起火夺人命

  2002年6月16日凌晨2时43分,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研究院内一家名为“蓝极速”的网吧突然起火。被网吧里传出的呼救声惊醒的附近居民冲出家门,看到滚滚浓烟从28号楼2层的“蓝极速”网吧的窗口涌出,几个年轻人正趴在上面拼命喘气,随时有窒息的危险。窗口上都装着铁栅栏,他们无法逃出,只有声嘶力竭地向楼下的人求救。

  半梦半醒的居民目瞪口呆地望着这一幕,一些人立刻冲回家打电话报警,另一些人则开始想办法营救大火中的年轻人,但他们发现,网吧唯一的出口——大铁门已被人从外面锁住。救人者与求救者隔着铁门无计可施。大火仍在肆虐,2点55分,外面的人已经听不到网吧里有求救声传出。就是这牢笼一般的“黑网吧”,一夜之间夺去了25条年轻的生命。

  经公安机关初步审查,纵火嫌疑人张某,男,13岁,宋某,男,14岁,二人系本市某中学学生,且均因父母离异后缺少家庭管教经常逃学。然而在网络和游戏中度过了“快乐的时光”之后,他们的钱开始捉襟见肘。“没钱还想上网!”事发两周前,他们受到该网吧服务人员的羞辱后,报复之心遂起。   

  6月16日凌晨,两人将准备好的1.8 升汽油泼在网吧门前,随后点燃了它。火苗猛地窜起来,他们迅速离开了……

  PPT:

  被告人黄勇自幼受暴力题材影视剧的影响,梦想成为一名职业杀手。2001年夏,黄勇将自己家中的轧面条机机架改装成杀人机械,取名为“智能木马”。精心策划后,决定向出入网吧、游戏厅的青少年下手,实施杀人计划。自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黄勇先后从网吧、游戏厅等场所,以资助上学、帮助提高学习成绩、外出游玩和介绍工作为诱饵将被害人骗到自己家中,以被害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经过“智能木马”测试为由将被害人绑在木马上,或先把被害人用酒灌醉,然后用布条将被害人勒死,至案发计杀死无辜青少年17人,轻伤1人。

  PPT:网吧案例统计

  记者从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了解到,管教所里在押的未成年服刑人员中,有70%左右的服刑人员去过网吧,因在网吧玩网络游戏或浏览色情网站而导致直接犯罪的服刑人员占30%。据统计,我国各类治安案件大多发生在网吧、游戏厅内,失踪学生日益增多,网吧、游戏厅已成为犯罪的温床。

  PPT:《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国务院授权新华社2002年10月播发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自11月15日起,网吧、电脑休闲屋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违者将受到罚款、停业整顿、吊销经营许可证等处罚。

  条例规定,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应当在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并要对上网消费者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核对、登记,并记录有关上网信息,供文化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依法查询。

  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

  这些管理条例能得到有效执行吗?下面我们来看另一个案例:

  张先生和妻子自己经营了一个小厂,由于业务忙,对孩子放松了管理。孩子原来成绩还可以,后来成绩一直跌,而且放学很迟回家。有一天,很晚了孩子还未到家,张先生就去找,结果在一家网吧里找到正在上网的孩子。张先生就对网吧的老板说:“我孩子因为上网吧来玩,丢了学业,以后如果又来,你不要让他进来。”

  老板答:“这么多小孩,我哪里认得?况且,他什么时候来,我也不知道。”张先生很气愤地对记者说:“这些网吧老板只认钱,不讲道德、良心。在网吧里找孩子那一刻,我恨不得有关职能部门统统取缔了这些违法经营的网吧。孩子都上高中了,我们不可能整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只有从源头抓起,即网吧禁止未成年人入内,才能根本杜绝孩子上网吧。不然,我们家长防得了初一,防不了十五。”记者问他:“网吧对你孩子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

  张先生痛心地说:“一是影响了学业,成绩下降;二是影响了性格,自孩子上网吧后,对其他都不感兴趣,以前他蛮喜欢下棋、绘画、踢球的,现在整个人变了。”还有很多类似张先生这样的家长,他们都对网吧深恶痛绝,他们强烈呼吁:“网吧害了不少孩子,救救孩子吧!”有一位姓周的家长,孩子今年念初三,因为上网吧没钱,就去偷窃,被他发现了打,挨打后就离家出走,搞得他焦头烂额,他深有感触地说:“网吧对青少年的毒害不亚于毒品。”由此可见网吧该有多么可怕!

  讨论:请同学们谈谈网吧的危害:

  由主持人组织大家讨论。

  PPT:讨论问题提示

  讨论: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该如何远离网吧?

  同学们谈谈我们该如何远离网

  下面来听听老师对我们远离网吧有什么好的办法。

  老师:网络是把双刃剑,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正确地对待网络。

  PPT:老师谈话

  1、对学生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自我提醒。把上网的好处与坏处分别写在一张纸上,贴在房间的显眼处,每天默念几遍。

  (2)自我暗示。一有上网的念头,反复自我暗示。如:“现在应该学习,等周末再上等。

  (3)放松训练。当网瘾发作时,常出现紧张、不安等情绪,此时可做些深呼吸等放松练习。

  (4)注意力转移。如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散步、郊游等。

  (5)规范生活。重新规范自己的作息时间,让自己更充实。

  2、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孩子。

  (1)正确引导,变堵为疏,发挥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

  (2)家长应该与孩子多沟通,多给孩子情感上的关爱,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轻松的成长空间,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网络知识。

  (3)对自控力差的孩子,父母可以与他们定协议或合同,适当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培养孩子自律、守时、守信的习惯。

  【拓展延伸】

  班主任老师总结

  主持人:大家都发表了对网络及远离网吧的见解。确实,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应该铭记身边这些惨痛的教训,远离网吧。心动不如行动!下面请我们班主任对我们本次主题班会进行总结。

  PPT:班主任老师总结

  网络世界丰富多彩,网络世界诱惑无限。然而,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危害也是日益彰显,尤其是网吧,往往是各类恶性事件的原发地,不容忽视,对于青少年来讲,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我在这里提出倡议,并请同学们在倡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在倡议书上签名(同时播放歌曲《男儿自当强》)

  PPT:全班同学签名倡议“远离网吧”

  主持人甲:同学们!让我们保持人类的本性——诚实、守信、文明。呵护青少年最善良、纯正的心灵,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主持人乙: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正确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远离网吧!

  主持人甲:为了更好地约束自己,我们班委会经过讨论,写出了一份倡议书,现在请同学们在倡议书上签名。

  【反思提升】

  学生迷恋网络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简单说教、严厉制止的教育方式是收效甚微的。所以,这堂班会课的设计,以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力求让学生通过诉说、倾听、讨论明白沉迷网络的危害,找到正确对待网络的方法,让他们明辨是非,远离网吧,文明上网。

  这堂课给学生们的心灵所带来的触动和震撼是巨大的。主题班会课上,学生们敞开了心扉,畅所欲言,诉说了自己的上网经历以及沉迷网络的苦衷,让我感知了这些学生心中的痛楚与无奈,课堂自始至终洋溢着和谐愉悦的气氛。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在学生真情对白中,学生心灵在不同程度受到一定的触动,有不少学生潸然泪下,有的学生当众表示再也不会在深夜里偷偷跑到网吧上网。

  这堂班会课对我的触动也很大。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孩子不能只用空洞说教,而要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其次,活动前要注意营造好课堂气氛,充分打开孩子的心扉,只有当孩子敢于说出心里话,教育才能找到切入口,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