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标】
高考既是水平考试,又是选拔考试。就考试成败而言,知识水平固然起着决定作用,但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一般来讲,面临高考的同学之中有以下三种心理状态:一是心理处于松弛状态,持无所谓的态度,考试时根本未进入角色;二是心理处于紧张状态,老师、家长对其期望值过高,考生间的激烈竞争,邻居的议论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考试“怯场”;三是心理处于稳定状态,大脑皮层兴奋度恰到好处,心理介乎松弛和紧张之间,这是最适宜高考的“最佳心理状态”。高三学生要调整好心态,就是要避免出现第一种、第二种心态,尽可能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第三种状态。
【创境设问】
台球神童丁俊晖,在世界台球锦标赛中得到了桂冠,记者曾经问道“当时你的心态如何?”丁俊晖答道,“当时我放得很开,没有太在意成败,结果反而胜了,真的不敢相信!”所以抱定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考你的,我考我的,只要自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一点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以后的人生,都非常重要。
我亲爱的同学们,高考越来越近了,我们准备了很久,挑灯夜读了千多个日日夜夜,那末我们能不能象丁俊晖那样“保持一颗平常心”应考呢?
【问题生成】
台球神童丁俊晖的故事给我们启发,那同学们你知道吗:
1:考生的心理状态与考试成绩的关系?
2:人体生物规律对我们学习成绩的影响?
3:怎样进行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4:考试中的心理怎样调整?
【互动探究】
一 、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从刚才的故事有很多启发,也发现了我们有很多问题不知道。那末首先你知道优生在高考中的心理吗?
PPT:《一项对高考“状元”的研究》
表:考生的心理状态与考试成绩的关系
学生讨论:自己平时考试是否有这种情况?
教师归纳:1考试前后的心理状态是影响考试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2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3考试中的心理调适
4高考前常见的几种心理现象
二、 老师提问:那样我们进入今天的正餐即怎样进行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PPT:策略一:备考计划早安排
策略二:精心备考心不慌
策略三:吃好睡好精神好
策略四:平常心态最重要
学生讨论:自己平时是否做到这系要点吗,是否能够做到这系,今后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怎样安排做这系要点。
教师归纳:策略一:备考计划早安排
( 1 )4月底至5月底:心理调整阶段
A.排除各种干扰(体检与志愿),静下心来复习;
B.避免走进复习的“误区”:“做题”还是回归课本回归考纲;个人准备还是与同伴一起准备?
( 2 )5月底至6月初:冷静应考阶段
A.身体(生物钟)、心态的调整;
B.熟悉考场和试室的环境。
策略二:精心备考心不慌
(1)各科学习均衡发展。
(2)画好3张认知结构图、
A.认知结构简图: 单元、章、节。 B.认知结构图: 单元、章、节、知识要点、例题。
C.认知结构详图: 单元、章、节、知识要点、例题.重点、难点、例题。
(3)用好一本参考资料、备好一本错题集。
(4)备好3份难度不同的有详细答案的试题
策略三:吃好睡好精神好
(1)合理膳食,补充必要的营养. 蛋白质、维生素充足;食物清淡可口、干净卫生; 注意补充水分、盐分。
(2)劳逸结合,合理用脑(注意用脑卫生:头脑不清醒,头晕脑胀,紧张不起来……都是大脑给出的信号,需要调整用脑状况。不搞疲劳战术,不开夜车,不再演算那些难题、偏题、怪题; 不长时间只学一门功课,交叉科目复习,主动的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充足的睡眠、适当的文体活动、闭目养神、做有氧操。
策略四:平常心态最重要
(1)平常心态最重要,不要对成败过份关注。
(2)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够得着的目标” 。
(3)把每次考试当作练习,坦然接受考试成绩。
(4)掌握情绪调节的技巧:乐观心态、“三张笑脸 ”、头部按摩 、改变衣着、聊天睡觉、欣赏音乐、雨中散步、白日做梦、亲近自然。
三、 老师提问:那我们在考试中又应该注意哪些呢?
PPT:考试中的心理调整 “四心”:信心+专心+细心+恒心
学生讨论:在考试时候我们备考焦虑.前途迷茫.精神恍惚.“高原反应”.暂时失忆.心理饱和等现象时该怎摸去处理
教师归纳:信心:有它不一定能赢,没它一定会输,要充分相信自己能承受各种压力接受持挑战积极的自我暗示:“我一定能都考好”!适度紧张而不慌张,避免考前过度疲劳,遇到难题,镇定自若,沉着应考。
专心:考前过于关注考试结果:怕考不好会受到老师批评、父母责怪、邻里窃笑、同学非议考场上一遇到难题就紧张、分心;“瓦伦达心态”:不为赛事以外杂念所动。
细心:考试做题要细心,通览全试卷,填好号和名;审题要仔细,题意要弄清;遇到拦路虎,不妨绕道行;细中求速度,快中不忘稳;不争交头卷,检查要认真。
恒心:首战受挫,易产生消极情绪,要及时调整状态,决不能一失败就灰心丧气,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考到最后一科,最后一秒。(1)自我安慰法:“我难人也难,我易人也易”;“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2)后面补偿法:前面的题不会做,后面的题来补偿;前面的科目损失了,后面的科目不补偿。(3)做到三不:不同别人对答案,不讨论不会做的题目,不找老师解题。
【拓展延伸】
在每年的高考当中,有许多考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他们掌握的知识不扎实,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必要的考试技巧,而是因为他们的心态不佳,不能有效地把握自己的情绪破洞,所以导致临场发挥失常。据一项研究表明,高考前90%的心理问题,都是情绪焦虑不安造成的。
例如,在运动心理学上,临场发挥失常被称之为“克拉克现象”。“克拉克现象”指的是平时成绩好却在赛场上失手的现象。克拉克是澳大利亚1960年代的长跑健将,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然而,他却在两届奥运会上连连发挥失常,没有拿到奖牌,这都是因为他不能在国际大赛中很好地调整心态。同样,在考场上,学生面对试卷就心跳加快,脑海一片空白,这也是典型的“克拉克现象”的表现。由此,他们亟需培养个人心理调适的能力。
总之,我们可以这样说:
“实技心”指考生临考前的实力、技术与心理调适均臻最佳状态。
“实技心”指考生临考前的心理训练已产生了暗示作用。
“实技心”指考生临考前的心理处于流畅状态,并有充分的自信。
“实技心”有了,考生就会有个人成长的“世纪新”。
【反思提升】
家长心理也要调适,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孩子考试,家长要做好后勤。如帮助孩子检查是否备齐考试用具及证件。可以经常问孩子,“有什么要我帮忙做的吗?”
二、家长要安排好孩子起居。最后一个月,不要让孩子经常熬夜,要帮助他们调节好生物钟。如,和孩子说“不早了,咱们都关灯休息吧。”
三、家长要对孩子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如可以对孩子说,“平时学得不错,没问题的”。但要注意不要刻意营造高考前的家庭紧张气氛,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如果孩子情绪不好,就跟他多说些笑话什么的,让孩子不要老想着考试的事情。
四、家长心里着急,但不要让孩子看出来,免得增加孩子的负担。在与孩子交流时要注意不要问敏感性话题,避免明示或暗示考生以前犯过的错误。
家长需避开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小道消息,误导孩子;
误区二:放弃自己,高考全陪
误区三:过分紧张,影响孩子
误区四:不重引导,横加指责 在孩子出现慌张的时候,家长要表现出一切在意料中的态度,往往这样对于快速缓解孩子的焦虑有帮助:1、告诉孩子,一般人这个时候碰到这样的事也会出现焦虑。或者说现在学习紧张,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是很正常的。2、告诉孩子,家长自己高考前,也发生过意外,但后来发现也没有什么问题。家长在这个时候千万要表现出冷静,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是最需要家人的力量来支持的。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回到正常轨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