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吸烟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养成不吸烟的习惯;
2.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科学方法;
3.在教学时,教师通过身边事引入本课,然后,通过课本的探究性实验和学生一起来探究吸烟的危害,引起共鸣。
4.总结吸烟对人体造成的种种的危害,使学生自觉养成不吸烟的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2.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科学方法。
3.使学生明白吸烟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养成不吸烟的习惯。
重点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自觉抵制香烟,而且能劝阻周围的人不吸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烟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家一定对这首歌里面的三个字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你好毒”。香烟有这么美丽的名字,为什么要说它毒呢?(向学生展示烟盒,让其中一个学生读出烟盒上面的话“吸烟有害健康”)健康多重要啊,健康都要加害的家伙,你们说毒不毒?那它的身体里面到底含有什么使它这么毒呢,让我们来看一个小实验。
多媒体展示:香烟的滤过实验
二、香烟中含有什么?
a.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是由4000多种不同的化学物质组成,包括40多种致癌物质。
b.其中对人体主要影响有烟碱(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等
1.烟碱(尼古丁)
(1)尼古丁是药草里的一种自然成分。它能使人上瘾,就毒品一样。
(2)当你吸烟的时候,尼古丁被吸进到肺的深处,在那里很快的被吸收到血液里,然后传送各组织里
(3)尼古丁使人产生舒服的感觉,于是使吸烟者想要多吸一点。身体里的尼古丁达到一定量,时就要靠吸烟来维持。否则会出现尼古丁脱瘾症状
2.尼古丁脱瘾症状
(1)脱瘾症状有下列几种:抑郁、易怒、急躁、失眠、精神不能集中、坐立不安、头痛、容易疲倦等。这些不舒服的症状使戒烟的人又重新吸烟,使血液里的尼古丁恢复到没有症状的浓度。
(2)你如果吸烟数周或更久,然后忽然停止吸烟,数小时内脱瘾症状就会发作,并在48到72小时后达到最高点。脱瘾症状会持续几天至数周。
(3)戒烟有许多好处,即使要经历脱瘾症状的困难和不舒服,戒烟成功是值得的
3.烟焦油
(1).由烟草所含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
(2)危害:诱发肺癌。污染环境,间接影响不吸烟者。
(3)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胃溃疡、肺癌、动脉硬化
三、由吸烟导致的恶果
多媒体展示咽喉癌、肺癌等图片,并用漫画图表示吸烟就等于慢性自杀。
四、中国以及中国的青少年吸烟现状
多媒体展示
五、青少年吸烟的心理
1.游戏型+叛逆型
表演课前准备好的一个小品“叛逆女孩”.
2.愚昧型
3.虚荣型+模仿型
展示一些明星吸烟的图片;
让2个男同学进行模仿,并叫其他同学给予评论,最后展示出他们学生本色的照片-----大家都喜欢这个样子。
六、帮助他人戒烟
1. 选择题(遇到它人吸烟你会怎么样)
A 又不是我吸烟,我才懒得管呢!
B 劝劝他(她),实在不听,就算了。
C 真诚的想办法帮助他(她)戒烟。
2. 讨论戒烟的方法
戒烟产品
禁烟宣传画
禁烟活动
七、世界无烟日
1.世界无烟日主题
2.谈谈你对世界无烟日的体会
教师:小结
现已查明,香烟的烟雾中有30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包括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焦油中有40多种致癌物质。尼古丁、一氧化碳、氰化氢等都是人体容易吸收的毒物。吸入尼古丁7秒后便进入脑组织,是一起烟瘾的主要物质。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大200多倍,由于大量吸烟,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心肌缺氧,因而容易发生冠心病。医学资料表明,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的主要病因之一,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的人高10~20倍。女性吸烟可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容易患生殖器官感染、月经紊乱、受孕障碍,会大大增加孕妇流产的危险,并抑制胎儿的发育。
另外,吸烟不仅危害自身的的健康,而且对被动吸烟者造成伤害。自觉养成不吸烟的卫生习惯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益。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31日确定为“世界无烟日”,我们要宣传吸烟的危害,开展戒烟、限烟的教育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对不准向未成年人宣传和销售香烟作了规定。《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要求中学生不吸烟。宋庆龄基金会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号召:“不吸烟、不卖烟、劝一名亲属戒烟”,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及全社会的响应。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吸烟会降低记忆力,分散注意力,影响身体正常发育和学习。因此,我们不但自己不吸烟,而且要积极宣传吸烟的危害,做一个精神文明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