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雨蒙蒙的四月,在梨花飘飞的四月,在草长莺飞的四月,一切都是如此美丽,一切都是如此惬意,湛蓝的天空,清脆的鸟鸣,熙来攘往的人群构成了四月独有的优雅景致,这个季节是多情的,思念如洪水般泛滥。
谁在两千多年前就沿着中国幽静的小路开始了对远古的探访,对灵魂的追思,对祖先的怀念,把哀思与祝福化作矮矮坟冢前的缕缕青烟,化作那坟头随风飘扬的纸片,化作那倾倒土地的那杯淡淡的青酒。
可是没有经过生离死别的痛苦,怎么会有撕心裂肺的酸楚,当人们目睹亲人离开人世的过程,怎么会不心疼,怎么会不难过,又怎么会不难过,于是看见了两鬓斑白的老人丧子时的嚎啕大哭,看见了子女送走父母时的掩面而泣、嘤嘤啜泣,看见了父母失去孩子时无助的无奈的哭泣,那是怎样的痛楚和怎样的心酸,难怪杜牧会写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把凄凉与悲怆写在笔尖,淌在纸上,刻在心里,流露在字里行间。
我们忘却不了豪放的苏轼那首凄凉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场景,满腹的惆怅,满腹的心酸竟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是何等的悲凉与孤寂;而小轩窗,正梳妆却历历在目,清晰可见,十年也是一瞬,一瞬就是十年啊,哪怕再过十年也还是旧情旧景,只不过是物是人非的“尘满面,鬓如霜”的变更而已;“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只是大梦未醒时的朦胧,早已阴阳两隔的人,莫不是幕天席地的思念,怎么可能出现那种幻觉,那两腮千行的泪水不正是梦中之景的延续吗?“明月夜,短松岗”是肝肠寸断后寄托的哀思,也只有把酒高歌……
看过了人世悲叹,听耳旁徐徐的春风,看四月灿烂的繁花,想人生最美丽的朋友,那种美,透彻心灵的骨髓;那种凄清,折射灵魂的哲光;那种思念,穿越生命的历程……
四月,我们去踏青,找寻无限的春光;四月我们去访友,感受无边的温暖;四月,我们去探访无名或有名英雄的足迹和我们前辈的归处,添一杯淡酒,焚一柱青香,话几句闲语,是人生的历练与升华,是生命的沉淀与积累,是感悟的增强与凝练。
因为这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