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棠外学生及其家长的特点
应对——我们的教学教育策略
棠中外语学校 周永孝
棠中外语学校自2003年建校开始,就坚定了自己的市场地位,起始一次性投资2.3亿元人民币,占地近30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各类建筑设计新颖,功能齐全,布局巧妙。学校被誉为 “大学怀抱中的学校”。 这样的硬建设和软环境,决定了学校的高端办学。高端首先源于高投入,高投入需要高回报,高回报必须高质量。于是就形成这样的逻辑链条:高端环境—高端价格—高端服务—高端师资—高端薪酬。另外,民办学校的属性,也决定本校必须时时站在教育的前沿和市场的前沿,要站在教育的前沿,就需随时顺应教育的风向;要站在市场的前沿,就需一直关注顾客的需求,这样才有望实现了解市场,顺应市场,并最终引领市场的三步跨越。
学校现有规模小学、初中和高中,每年每生2000元的住宿费,小学每年每生17000元的入读费,初高中每年每生21000元的入读费,这样的高端门槛,就对家长做了一个较为严格的双重遴选:入读学生的家长主观上对子女教育期望值很高,客观上都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做支撑。这样的门槛决定了本校家长身份的基本共性,即职位上的大官、经济上的大款或者专业上的大腕儿,他们在职场上有一定的权势,在资源上有一定的优势,在心理上比较强势。这一特殊的群体,以教育的高投入,期望实现教育的高期待:并且这样的高期待又具有一般家长所不具有或不明显的内涵:
一.多元的成才观:
这些家长在社会上基本上都属于成功人士,他们基于自己的成功经验和事业上的拼搏经历,以及广知的人才案例,对人才有着丰富的定义,而对成才也有着多重的选择,他们并不认为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就一定是成大才,甚而是成才的标志,他们甚至认为参加传统的高考上国内大学也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尤其是基于对自己子女的了解,基于自己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丰厚的人脉资源,他们对子女的成才路径有较为明确,较为丰富和较为多样的选择。比如通过艺体途径上大学,通过其他特招上大学,大学毕业或高中毕业,甚而初中毕业后就出国留学等等等等。所以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能否考上大学,常常不是这些家长唯一关心的问题,甚而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话题。
二.相对的成功观:
这些家长深刻理解人之为人的一些真谛,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成功是为了快乐,所以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为了子女将来的成功而让子女现在一直不快乐,或者很不快乐。如果快乐只属于成功的那一刻,而痛苦伴随着成功之路的全程,这是极端不合算,也是家长不能接受的。更何况这些家长因为优裕的家庭环境也大多不愿意孩子受太多的苦。所以,即便是以学习的名义,即使是为成功做准备,如果让学生常常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焦头烂额、甚而灰心丧气,抑郁成疾,那是这些家长绝对不喜欢甚而绝对不接受的。有句话说,“上帝要使人灭亡, 必先使其疯狂。”又有句话说,“要想成功,必先发疯。”操之过急,可能首先被逼疯的是教师自己。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高标准,低要求;远目标,近达到。所谓任重则道远,道远则坡小,容易跨越,易于成功,从而获得满足赚得欣赏。须知成功的标杆不是唯一,而是因人而设,小迈步,不停步,就是进步。成功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自己。这些家长校访时谈及孩子,很关心他们的快乐指数,很在意他们的成就感,很喜欢和孩子的过去做比。因为他们普遍坚持相对的成功观。
三.迫切的成人观:
本校的家长事业上普遍成功,而家庭的代价常常大一些,有的甚而是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他们对子女的关爱及成人教育,普遍不够理想。另一方面,他们基于自己的人生和创业经验,以及传宗接代的意愿,又对子女的成人目标有迫切的要求。他们认为:子女的感恩之心、文明礼貌和开朗合群这些是最缺乏,最重要,因而也是最迫切的。例如新生入学一个月,国庆节回家,进门叫一声:“妈妈,我回来了!”或者夜晚给老爸书桌递一杯牛奶,甚而给奶奶洗个脚,那定会让家长热泪盈眶,甚而痛哭流涕,表扬孩子懂事的同时,自然会赞扬学校的教育,这方面本校近几年的教育举措很成功。
人是环境的产物,我校学生家长特殊的身份,家庭特别的环境,决定了本校学生具有显著的共性特点:
一.视野开阔:
本校学生大多生活在开放的生活圈中,社交面积广,频率大,层次高。普遍熟悉现代技术,热衷于使用电脑、网络、手机、mp3、mp4,甚而驾驶汽车等等。很多都有广泛的游历,游遍全国各地,游历世界名城。这些都决定了他们的信息趣味浓,信息渠道多,信息密度大,信息更新快。学生知识面广,视野开阔,老师们要承认这一点,欣赏这一点,并充分利用这一点;同时也要增强自我的危机意识,随时充电,及时换水,别让老师老死。我们首先要有自知之明,面对学生,比钱权比不过老子;比新视野,不一定比得过儿子。
二.思想现代:
学生视野开阔,接受现代知识的同时,必然接受现代思想,比如民主、平等、自由、尊重等,优生养尊处优,对这方面需求量大而麻木,一旦缺失就特别敏感;而差生长期被边缘化,对这些需求量小而迫切,一旦拥有特别敏感。差生特别在意的不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教师对他们的平等、民主、自由和尊重,尤其是关爱。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常常不是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而是有关尊重、平等和自由的。事实上对于差生,教师只要给以一定的尊重和关爱,他们常会感激涕零,倍增好感,因为这已经比他以前接受的要多,比他从其他那里得到的要多,给他阳光他就灿烂,给她雨露她就泛滥。
三.渴求被爱:
本校的学生父母大多事业有成,但家庭常常照顾不周,特别是其幼小时,常常是父母创业时,现在又不少是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所以他们获得的双亲之爱很少,享受的家庭温暖很薄,现在远离家庭寄宿学校,对爱的渴求,非常迫切。所以他们希望从宿管老师那里、从科任老师那里、从班主任那里获得一定的关爱。如果这种爱的渴求得不到满足,那他们只好向同学,尤其是向异性索求爱意。可以说本校学生的早恋现象比较普遍,而其中因为渴求关爱,希望温暖占较大的比例。如果他们的父母多一点关心,他们的老师多一点关注,他们的集体多一点关怀,学生早恋的发生率肯定会大大降低。
最近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当前中学教育普遍面临的五个困惑》,我的5个小标题是:早恋,这神魔!手机,欲罢不能。校服,想说爱你不容易。安全,一根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五独”学生,难以独立。这些学生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多是独生子女,连同自己,所以他们被称为“五独”学生,又被称为“独二代”。其实独二代更孤独,因为他们被爱的质量不高。
面对家长的需求,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的学校管理,我们的教学教育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呢?简言之,就是按需服务,因材施教。具体而言,主要有三:
一.多元办学,多路成才。
家长有需求,我们有服务;家长有金钱,我们有专业;家长愿出金钱满足多样需求,我们就以专业提供多样服务。所以学校多元办学的思路很有市场,很有生命,体艺班、西语班、PGA班、足球班、篮球班、夏令营、艺术团、电视台、健美操队、机器人队等等项目都是这种思路的充分体现,只是在立项时需要精细的成本核算,在操作中需要特事特办。应该说这类家长的特殊教育需求,不属于主流,所以在传统公办学校中很难满足,而社会上的中介结构又专业性不强,信誉度不高,所以我们这种民办学校正是适逢其时,应人所需。民办学校要注意和公办学校错位发展和互补发展。
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现在高一新课程改革,我们由衷的欢迎,以前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等等通通可以纳入校本选修课程,计学分,进行系统规范管理,保证可持续深度发展,并作为校园文化中最活跃最亮丽的部分。
二.多维评价,多项成功
无论是现代教育,还是现代家长,逐渐对人才有了多维度的审视和多角度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扬长比补短更重要,人生的悲哀不是没有改正自己的缺点,而是没有发扬自己的优点。我们眼中的差生,常常只是因为成绩差一点而已,而他品德的高尚、体育的优势,美学的天赋,劳动的素养我们可能因此视而不见,甚至根本不看,从而使他们遭受不公正的评价和待遇。这是以狭隘的标准,大面积戕杀人才,其实世界上从来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同理,社会上从来没有庸人,只有站错了位置的人才。所以老师应该改变狭隘、静止和绝对的人才观,代之以多维、发展和相对的人才观,这样你会发现数量更多,方面更多的优生和准优生,从而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多一份欣赏。作为学校,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这里有两个维度,一是纵向的学科内,难度不要太大,最好因学生(层次)而设,使学生容易成功;二是横向的项目类,尽可能多开设,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尝试,更多的发现和更多的成功。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内在的自信,体会成长的快乐。现在的学生自负的越来越少,自卑的越来越多。因为相较而言,我们的老师,普遍反感学生自负,容忍甚而造就学生自卑。
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疏远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我们应鼓励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个性及其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坏孩子是骂出来的。
有人说得好:调皮是一种资源,需要开发;笨拙是一种素质,需要鼓励;残疾是一种缺憾,需要偏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灌注一桶水,而是点燃一盆火。教育的责任,当然不是让乔木长成小草,但也不是让小草长成乔木;教育的责任,就是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让铁成为好铁,钢成为好钢,教育者就成功了,而“恨铁不成钢”,那是教育者的情感浪费。为此,教师就要学会睁开“第三只眼”,悦纳、关爱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特点,乐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不同个性的学生,让学生从教育者的“第三只眼”中感受人文教育的灵光,让学生享受教育带给他们应有的快乐,让学生抬起头来自信地做最好的自己。
三.多爱重德,多多成人
本校的学生普遍是精神上缺钙,情感上缺爱。本校学生身体发育健硕,好多男生五大三粗,好多女生营养协调,男女生身体指标应该优于同龄人的平均值。但在精神上,“人”字两划,好多学生没能立起来。家长不够专业,以前又忙于创业;现在事业有成,发现孩子人之难成,于是迫切要求。另一方面,作为现代人才,也的确是先成人,后成才。以前有种说法,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危险品。而成人教育,主要指道德教育,比如感恩,乐群、礼貌等等。而教育,主要不靠灌输,而是渗透;主要不靠说教,而是养成。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这就需要学校所有老师(包括生活老师和其他职工)走近学生身边,从而走进学生心间,实现教育的全员化、全面化和全程化,例如本校正在施行的“育人导师制”,从理论上讲,从理想上说,确实是成人教育的良好举措。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的交流和分享,但愿没有耽搁大家的时间。主要想概括我们工作对象的群体特征,以便于我们的工作。一直以来,我还在思考我们的工作伙伴,也就是棠外教师的群体特征,想和本文构成姊妹篇。这是很有意思和很有意义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