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同一词
常义谦  时间:2002年11月13日 浏览数: 打印

  在丰富多彩的古代汉语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表示相反的意义,这类词叫做“反训词”,也叫“一字反义”,或“正反同根

  ”。其中有5个常见的词既当“买”,又当“卖”讲,中学生必须掌握。

  1、沽(酤):①买入。《墨子》:“当为子沽酒”李白诗:“径须沽取对君酌”成语有“沽名钓誉”②卖出《论语》:“求善贾(价)而沽诸

  !”陆龟蒙《酒垆》诗:“当垆自沽酒”成语有“待价而沽”

  2、鬻(yù):①买入。刘基《卖柑者言》:“置于市,贾(价)十倍,人争鬻之”刘勰《文心雕龙·情采》:“鬻声钓世。”②卖出《韩非子

  》:“楚人的鬻盾与矛者。”龚自珍《病梅馆记》:“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成语有“卖官鬻爵”。

  3、货:①买入。《宋史》:“请自今所货,岁约毋过二百万缗。”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待臣。”②卖

  出。《聊斋志异》:“女子卧地哭益哀,秀才劝主人以重价货吴生。”《黄道婆》:“转货他郡,家给就殷。”

  4、售:①买入。《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岳珂《木呈史》:“会市肆有刊武夷先生集者……文肃之子适相国寺

  ,偶售得之。”②卖出。《卖柑者言》:“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荀子·儒效》:“卖之不可偻(lǚ,快)售也。”

  5、贾(ɡǔ):①买入。《左传·召公二十九年》:“平子每岁贾马。”②卖出。《左传·成公二年》:“欲勇者,贾余馀勇。”《汉书·宁

  成传》:“贾不至千万”成语有“余勇可贾”,喻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发挥。另,“贾”也当“做买卖”讲,《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

  ,多钱善贾。”

  摘自《中学语文园地》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