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寒”与“齿冷”
张君成  时间:2003年6月3日 浏览数: 打印

  请先看这样一个句子:

  他对年迈的父亲这么粗暴无礼,真让老人心寒齿冷,欲哭无泪。

  上句中的“齿冷”一词使用不当。结合全句来分析,老人的的心情应该是失望、悲伤和心寒。此句用“齿冷”,想使它与“心寒”构成意思相近的并列式短语,殊不知“齿寒”和“齿冷”意义迥乎不同。

  “齿寒”取之于成语故事“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载,晋候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曰:“虢,虞之表;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唇亡齿寒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十分密切。齿寒,牙齿外露而寒,也可由此比喻外忧。

  “齿冷”则与“齿寒”意义截然不同。齿冷·《辞海》注释是耻笑。因笑则张口,笑的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如令人齿冷。而文章开头的一句话中,受虐待的老人十分伤心,无论如何是耻笑不起来的。故“齿冷”一词使用错误。

  由此可见,“寒”、“冷”虽然义近,“齿寒”、“齿冷”意思却大相径庭。辩别这两词词义可扣住牙齿“寒”、“冷”的原因来分析理解。齿寒,是指嘴唇没有了,造成牙齿“寒冷”,比喻说理,说两者关系十分密切;齿冷,是指因发笑时间长,故而“齿冷”,夸张说法,指耻笑之意。

  不妨略选几例加以佐证:

  1、三国兵不解,唐强郑弱,势必举郑,郑灭则大夏有齿寒之忧。

  2、近日写字作画,满街都是名士,岂不令诸葛怀羞,高人齿冷?

  3、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选自《中学语文园地》2002—7.8)